霸王寒流、小英上任、年金改革、川普當選、同性婚姻......原以為二零一六就要在這樣的紛紛擾擾之中落幕了,想不到就在這年底,竟又蹦出了「光復高中學生校慶Cosplay納粹」這件另總統道歉、校長下臺、全國正反喧波不斷,甚至連我那平時一分一秒上課時間都不肯放手的數學老師,竟也花了四十分鐘在和我們討論這件令全校文科理科老師都快吵起來的議題。
最初聽聞這則新聞,我的反應是:「為何不可?」因為有太多太多電影都在記敘納粹統治下,受壓迫的猶太人民了,也有太多太多諸如《賽德克●巴萊》、《屠城血證》之類令人沉痛、大開殺戒的電影了,甚至前幾年在Facebook上還一直不斷有網友改編《毀滅帝國》中希特勒暴怒的片段,但前者被視為忠誠紀錄歷史、提醒後世勿忘這段歷史,後者被視為創意KUSO,而今日一個正經的校慶扮裝,為何會盪出這麼大的喧波呢?
仔細思量了許久,我試著找出這些電影和這件爭議的差異性,以下兩點。
1.詮釋視野的不同
比對了良久,我發現,這一些大家認同的作品,都是以「底層人民」的觀點來詮釋。然而此次光復高中的校慶扮演,從司儀的第一句話「快向希特勒敬禮,不然坦克壓過你們,把你們抓進毒氣室」,以及接下來坦克車上比出敬禮手勢的班導師,都不難看出這此的校慶扮裝是以「軍方、領導方」為演繹觀點。
面對歷史傷疤,似乎和過往人民站在同一陣線,就能獲得現今人民的認可;而若飾演了過往群眾的敵方;則仍舊會被現今人民視為敵對一方,而遭撻伐。
2.詮釋國度的不同
這一些歷史電影,要不是由事件的當事國家進行拍攝,就是會將戲內場景、人物,盡可能地妝點成與事件相同,我想這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避免造成一種,他國運用歷史傷疤去挑起該國痛苦回憶的方式。而此次活動位於校慶典禮,要將整個校園變成嚴肅的納粹場景是毫無可能的,不過若由這群學生所做坦克車及各式道具與服裝的超高水準來看,我認為大家已經在這上面盡了最大的力量了。
而後來爆出司儀未念出的「希特勒確實存在過,納粹也確實做了很可怕的行為,所以我們才要珍惜民主自由。」一句,反而令我有點覺得不妥。姑且不論這句講稿理的介紹詞或真是司儀疏忽漏念,或是真如許多網友推測的事後補加,拿別人國家的歷史傷疤來映稱出自己國家現今的優勢,似乎有些在傷口上撒鹽的意味。
我就在想,若我是這個班的籌畫人,我要怎麼做才能適當地呈現?我想,這些坦克車、納粹敬禮手勢,甚至是納粹符號、納粹旗幟,我一樣都不會少,但是,我會先安排一群不時向後張望的猶太人逃離,再讓軍隊進場。而司儀的介紹詞,我也將在最前頭增加「哎呀!希特勒來了,希勒勒來了!快逃呀!」一句,將之轉變為平民視野。
而最後一句,我將改為「納粹國家的這些歷史確實存在過,而我們的美麗寶島,同樣也經歷過許多他國殖民的不平等待遇與強勢壓迫。所以,今日身在民主自由國度的我們,才要更加珍惜。」把這樣子的歷史與臺灣做連結,再推到民主自由這一部份,表達出臺灣也是經過先人的一步步努力與犧牲才換來現今我們安穩舒適的民主自由,避免直接使用他國歷史悲劇來說臺灣的好。
而由此看來,這次事件似乎也無絕對的孰對孰錯,希特勒與納粹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觸及的元素,只能說是技術上的小疏失,又碰巧被媒體給大肆炒作罷了,離「無知」與「無感」應該還有相當的距離。
純粹個人見解。
純粹個人見解。
本文完成於2017/01/01
0 意見:
張貼留言